• <menuitem id="wukyr"></menuitem>

      <ins id="wukyr"></ins>

      <ins id="wukyr"></ins>
      中药一号网 >>所属分类 >> 草药类中药材    清热类中药材   

      紫花地丁

      编辑词条

        紫花地丁,别名又叫铧头草、光瓣堇菜等。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。春、秋二季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本品多皱缩成团。主根长圆锥形,直径1~3mm;淡黄棕色,有细纵皱纹。叶基生,灰绿色,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.5~6cm,宽1~2cm;先端钝,基部截形或稍心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两面有毛;叶柄细,长2~6cm,上部具明显狭翅。花茎纤细;花瓣5,紫堇色或淡棕色;花距细管状。蒴果椭圆形或3裂,种子多数,淡棕色。气微,味微苦而稍黏。

      目录

      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    紫花地丁的功效:

       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主治黄疸、痢疾、乳腺炎、目赤肿痛、咽炎;外敷治跌打损伤、痈肿、毒蛇咬伤等。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: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。紫花地丁解毒力强,尤除疔毒;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,善治乳痈。二药合用,有清热解毒、消肿行滞之功效。 紫花地丁在早春,淡紫色小花竞相开放,夏秋季一片翠绿,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植物。种源、苗源可近地取材,投资少,效益高。

        功效分类:清热解毒药

        【炮制】 除去杂质,洗净,切碎,干燥。
        【性味】 苦、辛,寒。
        【归经】 归心、肝经。
       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用于疔疮肿毒,痈疽发背,丹毒,毒蛇咬伤。
        【用法用量】 15~30g。外用鲜品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


       

      紫花地丁紫花地丁


       

      紫花地丁的作用

        1、黄疸内热。用紫花地丁研末,每服三钱,酒送下。
        2、痈疽恶疮。用紫花地丁(连根)、苍耳叶等分,捣烂,加酒一杯,搅汁服下。
        3、痈疽发背。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,捣碎,和白面,放醋中泡一夜,贴疮上,极有效。
        4、疔疮肿毒。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。又方:用紫花地丁草、葱头、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。又方:用紫花地丁根、去粗皮,同白蒺藜共研为末。加油调匀涂患处。
        5、喉痹肿痛。用紫花地丁叶,加酱少许,研成膏,点入喉部。取吐为效。
        6、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,不但可以配合备注中所说的银花、连翘、野菊花等药材同用,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,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、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。可谓之一举两得啊

        7、紫花地丁治蛇毒咬伤:紫花地丁兼可解蛇毒,用治毒蛇咬伤,可用鲜品捣汁内服,亦可配雄黄少许,捣烂外敷。此外,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瘤,常与菊花蝉蜕等药用。
        

      药物配伍

        1、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: 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。紫花地丁解毒力强, 尤除疔毒;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, 善治乳痈。二药合用, 有清热解毒、消肿行滞之功效, 用於治疗乳痈、及其他外科阳证疮疡。
        2.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: 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,配伍应用、 效用更强, 用於治疗热毒炽盛之蛇头疔、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。
        3.配银花,解毒凉血,消肿散热之功增强。
        4.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,不但可以配合连翘、野菊花等药材同用,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,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、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。
        5.治肠痈:常与大黄、红藤、白花蛇舌草等同用。

        

      临床应用

        1、治疗呼吸道感染:地丁草、大青叶鱼腥草、鸭跖草、贯众各100g。共制成冲剂20袋,每袋18g。
        紫花地丁每次1袋,每日2次,连服7天,停用其他清热药物与抗生素。治疗60例,显效39例,有效18例,无效3例。[中药材1992;15(9):45]
        2.治疗化脓性感染:鲜紫花地丁,洗净,捣烂,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后外敷之。治疗外伤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19例, 一般在2~3天痊愈。[江西医药1996;(7):372]
        3.治疗扁平疣:地丁草、半枝莲、板蓝根、生苡仁各15g,常山6g。每日1剂,上午服头煎,下午服2煎。药渣加适量水略煎后趁热洗涤患处,洗后抹干,不用水清洗。7天为1疗程。治疗26例,痊愈14例,好转4例,无效8例。[浙江中医杂志1991;26(5):214]
        4.治疗褥疮:地丁、银花、蒲公英各50g,罂粟壳20g,赤石脂40g,共研极细面备用。取药粉适量,用50度的白酒调成糊状,平敷患处,外用纱布覆盖固定。24小时换药1次。若同时配合理疗或按摩效果更佳。治疗32例(Ⅰ期者22例,Ⅱ期者10例),痊愈28例,好转4例。[吉林中医药1992;(2):30]
        5.五味消毒饮(《医宗金鉴-外科心法要诀》)治各种疔毒,痈疮疔肿,局部红肿热痛,或发热,舌红脉数者:金银花9g,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子各3.6g。先水煎,后加五灰酒半盏;药渣再加如法煎服,盖被取汗。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,为臣药。
        6.(《普济方》)治喉痹:箭头草叶,研,入酱少许,笔蘸入喉中,吐。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,为君药。
        7.地丁膏(《惠直堂经验方》)治乳吹并一切毒:黄花地丁(即蒲公英)、紫花地丁各240g。以长流水洗净,用水煎汁去渣,又熬成膏摊贴。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,为君药。

      紫花地丁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      紫花地丁全草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甙类、黄酮类等成分。其全草可食用,一般春秋季采收,摘后,用清水洗干净,然后放入开水中略微焯一下,捞出后可凉拌、炒菜。

        做法指导

        1. 凡各种疔毒痈疮,红肿热痛者,可单用鲜品捣汁服,并用其渣敷患处;或与金银花、蒲公英、野菊花配伍。
        2. 若气血亏虚者,可加入当归、黄芪;若湿热凝结骨痈疼痛高肿者,可与茯苓、车前子、金银花、牛膝同用,以利湿清热。
        3. 凡颈项瘰疬结核者,可与夏枯草、玄参、贝母、牡蛎相合,以散结消肿。

        药膳吃法

        紫花地丁散
        【别名】 消毒汤(《袖珍方》卷六引《德生堂方》)。
        【处方】 紫花地丁 当归 赤芍药 大黄 黄耆 金银花各15克 甘草节6克
        【制法】 上药哎咀。
       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治诸毒恶疮肿痛。
        【用法用量】 每次30克,用水150毫升,酒75毫升,煎至200毫升,去滓,随上下服之。
        【摘录】 《普济方》卷二七五引《德生堂方》

       

        蒸紫花地丁
        材料:紫花地丁500克,面粉300克左右,盐5克,色拉油15毫升,麻油10毫升,其他可按个人口味。
        做法
        1、将菜摘干净,清水洗净。这很需要耐心,我洗了不下10遍的时候,还觉得菜里有些干草屑。
        2、将清洗过的菜,尽量摊开晾去水气。这点很重要,如果水气太大,不仅会需要放很多面,而且面多了口感差会发粘。
        3、将晾后的菜另置一锅,放适量色拉油,反复揉搓后醒5分钟。呵呵,油放多点口感会更柔软些,可是会长肉肉。
        4、在3内放普通白面,当然也可以放点玉米面或是豆面,反复搅拌至菜表面均匀有一层薄薄的面粉。面放的多少与菜的干湿程度及不同的菜的含水量有关,多做几次就有感觉了。
        5、开水上锅蒸10分钟,撒入盐,盖锅再蒸2分钟。
        6、出锅,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佐料,开吃!
        小诀窍
        菜洗干净后晾的时间长一些,可减少面粉的用量,并且做出的菜清爽不粘,这款菜的技术含量就在如何把面粉的量放得恰到好处。
        出锅后以个人口味可加蒜蓉、辣椒等。

      紫花地丁的禁忌 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      适宜人群

        紫花地丁适合人群:阴疽漫肿无头及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
        禁忌

        体质虚寒者忌服紫花地丁。 

      紫花地丁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          
        

      紫花地丁1紫花地丁1

       

      紫花地丁2紫花地丁2

       
        

      紫花地丁3紫花地丁3

        

      紫花地丁4紫花地丁4

        

      紫花地丁5紫花地丁5

        

      紫花地丁6紫花地丁6

      附件列表


      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      上一篇鸡冠花 下一篇满山红

      声明: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!

      词条信息

      中药大全
      中药大全
      圣贤
     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  

      相关词条